張三丰祖師傳
三丰祖師姓張,名通,字君實,又字全一,亦字玄玄,道號昆陽,又稱斗篷,
又呼邋遢,乃先天大道隱仙派一代祖師,武當派拳劍及太極開山鼻祖也。
祖師遼東懿州人,生于元定宗二年四月初九子時(即南宋理宗七年,亦即公元1247年),
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公元1366年),祖師于陝西寶雞金台觀羽化升仙而去。
祖師生有异質,丰姿魁偉,龜形鶴骨,大耳圓目,身長七尺余,修髯如戟,
頂作一髻,身被一衲,負巨篷,寒暑御之,手持刀尺,常游處無恒,蹤跡奇幻,
或處窮寂,或游市口,浩浩自如,旁若無人,有問之者,終日不答一語,
及与論三教經書,則吐辭滾滾,皆本道德忠孝。每遇事輒先知。或三、五日,
二、三月始一食,或所啖升斗輒盡,然登山如飛,或隆冬臥雪中,鼾聲如雷,
時人咸异之,因呼為張邋遢。明太祖、成祖、英宗、憲宗、
世宗先后五帝皆敬慕祖師之文武大道,英宗帝封祖師為“通微顯化真人”,
憲宗帝亦封為“韜光尚志真仙”,世宗又封為“清虛元妙真君”,
凡此皆因祖師圣名之所致也。
祖師夙有根器,生而知之,誕辰之夕,母有奇夢而惊寤,遂就褥焉,滿屋异香,
縈繞良久。祖師自幼丰神奇异,長負才藝,善劍好道,醫術高明,精通三教經書,
又工琴棋書畫詩詞,猶有神畫之稱。中統年間舉茂才异,二年稱文學才識。至元甲子秋游燕京,
聞望日隆,始与平章政事劉公秉忠(1216—1274年)交識,公异其才,奏補中山博陵令,遂之官。
政暇訪葛洪山,相傳為稚川修練處,因念一官蕭散,頗同勻漏,而光陰倏忽,富貴如風燈草塵,
己豈不能似稚川,遂絕仕進意,棄功名,薄勢利,決志求道。祖師云游湖海,拜訪名師,往來名山古跡,
吟詠閑觀,且行且住。如是者几三十年,所遇皆非真師,授受雖多,皆傍門小法,与真道乖違,徒勞勤苦。
又十余載,祖師南游,入湖北武當山,幸得南派(以天師派正一為主的江南符錄派)傳授,然仍未得先天大道。
元仁宗延右甲寅年(公元1314年),
祖師已六十七歲,上天怜 之,引祖師入陝西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
點傳先天大道頓悟大法,蓋火 龍真人乃陳博老祖一 脈傳人,隱仙派一代祖師也。祖師自此大徹大悟,遂為先天隱仙派一代祖師,
更名為玄素,又名玄化,合號玄玄子,別 號昆陽。
祖師既得天道,慨然而生普救生靈之志,复南往武當宏大道,途經寶雞,見山澤幽邃而清,中有三尖山,
三峰挺秀,蒼潤可喜,因自號為三丰。蓋三丰者,暗含玄關一竅之方位,乃谷神出入之門戶,往來天地間之唯一途徑,
非得道而不能明也。祖師既入武當,選靈地,自結草廬于展旗峰下玉虛宮,著經立說,宏揚三教合一先天大道心法。
然人之心性雖皆同,性理之學亦本無次序,但因根基之差异,中下之士須從漸入,上智之人則不然,一盡點傳而窮得一理盡,
万理自通,盡性至命一時都了。祖師察此,遂頓法、漸法兼施,又將丹道合于武法,開武當派之宗風,傳武當拳劍与弟子。
蓋武技雖為強身防身之術,然文武同宗,由武入道,以武演道,不失為漸法中之上乘法門也。祖師傳 武當拳劍數載后,
又融先天易道、洗 髓易筋禪法、南北二宗之丹法,開創太極拳,乃道功、靜功(睡功、坐功、樁功)、導引、吐納、
采气及防身技擊為一体之先天拳術也。蓋太極者由無極而生,乃有極之中最高者也,因名之,實為修 持漸法中之最高法門也,
強身御敵猶其余事耳。祖師于武當創拳傳道凡二十三年,又出游四川、襄漢。元至正年初(公元1341年),遇太祖于草莽,
決策多奇中,太祖知其非常人也。至正十九年,祖師仍還秦, 居寶雞金台觀,嘗一日自言將辭世,元惠宗三年九月二十二日,
祖師即羽化登仙而去。明運啟后,太祖于洪武十七年甲子,召求祖師未遇,蓋其時祖師已仙逝矣。永樂年間,
成祖又于武當山大興土木,此乃應証祖師當年“此山當大顯”之預言也。
祖師之武當拳術傳弟子邱元靖、盧秋云、劉古泉、楊善登、周真得、麩子李、李素希、蒲善淵、
孫碧云等 。而先天大道頓悟大法亦代有傳人。邱元靖亦于洪武二十六年辭世。百年后,祖師之武當拳、
劍傳于西安王宗,王宗又傳溫州陳州同,又有孫十三老言其技傳自祖師,稱內家,孫十三老傳張松溪等,
為南一支。祖師之太極拳術百年后也有由云游道人傳山西晉陽縣七里堡之儒商王宗岳,王宗岳傳河南怀慶府溫縣東鄉蔣發,
蔣發傳溫縣趙堡鎮邢喜槐,后又傳溫縣陳家溝陳王廷,此乃明末之事,為北一支。祖師之術于武當道 門中亦代有傳人,
明儒士宋遠橋、莫谷聲、俞蓮舟、殷利亨等曾得武當道人傳授太極功。故自祖師起,中華武道分武當、少林二脈。
修道亦分文修、武持矣。嗚呼,祖師承三教之真義,神通變化,深藏宏愿而廣大法門,散藥于世,頓法、漸法,
隨時救度,誠一代文武圣人也。
弟子顏紫元謹識于紐西蘭惠靈頓
一九九九年八月
|